地黄的花有什么作用?

蒲柯然蒲柯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曾经在《花镜》里看过答案。 《花镜》是清代汪绂撰写的,书里说,“生地之未开花者,其性大寒;已开花者,则寒散而温。” 这句意思是,没有开花的地黄,药性是寒的,开了花的地黄,药性变成温的了。 至于这个药性,其实很好理解,因为中医用药的原则之一就是“热者清之,寒者温之”。比如吃凉西瓜感觉胃寒不舒服,这时如果想吃药调调,中医就会给你开些姜汤、胡椒汤之类温热的食物,目的就是让脾胃里的寒气散出去。这里用的食物是热的,而药物则是性的,也就是说,这些辛热之物可以让脾胃里的寒邪消散。

同样的道理,地黄没开花的时候,是寒的,所以可以用来清热;一旦开花,就变成了温的(这里说的开花,指的是地黄发育成熟,从底部开花),这就使得它的药性发生了变化,由清火凉血的清热中药变成了温补气血的补阴中药了。 所以根据这句口诀,就可以判断是否可食用: 如果已经开花,那就是可以食用的;如果没有开花,那就不能食用。或者可以这样记: “花要死(地)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当花儿要枯掉时就说明它可以吃了。

至于有人把还没开的嫩黄瓜直接蘸酱生吃或者是用开水焯一下再吃,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最好不吃。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是什么东西,我们吃进去的时候,都必须经过脾胃的运化,才能被吸收利用。而这个过程,必须是阳气(生命之火)正常的运行。可是如果把生地黄当成黄瓜来食用,首先经脾胃运化时,其中一部分人由于阳虚,就会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的情况。其次,即使能吃,也要尽量少食,以免积少成多,产生毒性。

韶子媛韶子媛优质答主

地黄的花也能入药。其花蕾称“地黄花”,味甘、苦,性凉,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止渴、补肾养阴的作用,用于治疗肾阴亏虚、潮热盗汗、干咳无痰、热甚消渴、内热消渴、虚痨骨蒸等。一般用量为6~9克,煎汤内服,也可研末服用。外用鲜品捣烂后敷于患处,治痈肿疖疮。

生地黄的花萼称“地黄萼”,味甘、苦,性寒,能养阴清热、凉血生津、消肿散结,用于热病伤阴、阴虚发热、骨蒸盗汗、斑疹、吐血、痈肿恶疮。一般用量为6~12克,煎汤内服,也可研末服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