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尾巴有什么作用?
题主说的这个情况,在我们这里叫“烧尾” 一般发生在霜降过后,天气逐渐转冷的时候。 此时如果温度比较高,而且比较湿润的话,茄子的生长速度会很快,一旦遇到温度骤降或者连续几天低温,有可能造成植株的生理性缺水,从而出现“烧尾”的现象。
所谓“烧尾”就是植物茎部(主要是茄子、番茄等)的水分散发不出去,聚集在叶片底部,从而出现叶片变黄、枯萎,而顶部仍然继续生长的现象,属于一种自救反应,如果条件合适,可能整个植株都恢复正常;反之,如果条件不利,就可能死亡。
当然,导致“烧尾”出现的条件还有其他,比如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也可能出现这种现象,但一般不会死棵,通过浇水、松土,加强通风,提高湿度等措施后,可以恢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病虫害也会导致叶片局部发黄,需要结合发病症状加以区分。
1、遮挡雨水 防止裂茄:茄子本身营养丰富,雨浇后吸水多易裂茄,果实尾部的叶片正好挡住了雨滴,使茄子免受暴雨袭击,保持果形的美观完整。
2、保护茄瓜:茄子在长到六七成心时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特别是茄绵茵的危害,果实尾部的叶保护了瓜茄,大大减少了裂瓜、烂瓜、虫蛀瓜。
3、防止日灼:茄子在生长末期如果发生高温干旱,茄瓜直接曝露在阳光下,极易发生日灼病(即茄瓜表面出现黄白斑块、严重时茄块坏死),而果实尾部的叶起到了遮荫的作用,保护了茄子。
4、提高商品价值:有果实尾部叶的茄子,着色均匀、果型周正、商品性好,其商品价值比无尾叶的茄子高15%左右,深受市场欢迎。因此说,茄子上的"小耳朵"(尾叶)保护好了,茄子的经济效益会更高。
茄子不宜生吃的三种原因:
1.茄子为喜温性蔬菜,适宜生长温度15℃-30℃。茄子的生育适温比番茄、甜椒高,但比黄瓜、冬瓜、丝瓜低,所以有热茄凉豆的说法。过凉的茄子吃了,容易损伤脾胃。
2.生茄子含有龙葵素,食用后容易中毒。龙葵素又叫茄碱,是一种弱毒性碱性糖甙,人体食用50毫克到100毫克就能引起中毒。龙葵素在熟茄子中含量已经很少,可以放心食用。此外茄茎叶含有茄碱,完全不适宜食用。
3. 青皮茄和紫皮茄子相比,无论从营养价值还是口味上,都有很大差距。虽然青皮茄子也能煮熟,但口感比较硬,吃起来发噎,还有点苦味,烹调用它,无论怎样加佐料,都会觉得不好吃。所以生吃茄子应选紫皮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