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作用是什么?
1、白细胞的作用是吞噬、杀灭和清除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 2、当人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时,白细胞就会识别出它们并发起攻击,通过细胞间的相互碰撞、刺激、释放蛋白酶、溶菌酶等方式来破坏细菌病毒的细胞膜,从而达到杀灭的效果。
3、在抗感染的过程中,除了白细胞直接参与外,还常伴有其他细胞的参与,尤其是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多少和种类差异,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所以,临床上经常通过对血常规的检查来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比如,如果发现有异常的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就可能暗示了某些疾病的发生,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应对工作。 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合理的膳食结构,就能保持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什么营养元素。但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奶类、蛋类、鱼类以及豆类等;或者适量摄入富含硒元素食物,如海产品(大虾、海鱼)、蘑菇、大蒜、芦笋等也大有裨益。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做变形运动,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白细胞俗称血 Corpuscle,有多种类型。有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小,能作变形运动。一般血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粒细胞等)的生成叫做造血。人类从受精卵形成到成人,其造血过程按照不同的发育阶段可分为三个时期,即胚胎期、胎儿期和出生后。胚胎期造血起始于蛋黄囊,在胚龄(GA)3~4周(从最后一个月经的第一天算起)间,卵黄囊血岛的内皮细胞分化出原始的有核红细胞(Proerythtroblast),并进入血循环。至7~8周后逐渐停止。在此期间肝脾等髓外器官继续参与造血,至6个月时失去造血作用。
(一)多能造血干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增殖、分化过程,第一步分化为淋巴样干细胞和髓样干细胞。前者进一步分化为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后者进一步分化为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肥大细胞。
(二)人类淋巴样干细胞一般认为是B1,在胸腺内经多种激素作用下发育成为具有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近来有人发现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中存在类似胚胎胸腺的幼稚T淋巴细胞,提出上述细胞是在骨髓内分化、成熟但参与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仍占绝大多数。
(三)人类髓样干细胞经进一步的增殖、分化,成为红系、巨核系和粒单系的祖细胞(有较强增值力的前体细胞)进而再分别增殖分化成为各种血细胞,它们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骨髓,或其他髓外造血器官,并在这些部位进一步完成其成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