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药有什么副作用?
最近,美国FDA发布警告称,咳嗽糖浆有可能导致儿童死亡! 对,你没看错!就是那种常见的、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家里常备的止咳“神器”——止咳糖浆可能导致3岁以下的儿童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其实啊,这些药物中都含有潜在的致命成分——可待因(codeine)和麻黄碱(methyldhypenate)。
1. 可待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具有镇痛、止咳、催眠作用;其成瘾性较强,长期服用可致药物依赖性。 2. 麻黄碱为拟肾上腺素药制剂,有强心、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还能减轻炎症导致的充血和水肿。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类药物都属于处方药,需要医生根据病情开具处方后方可服用。而且由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服药期间应该避免驾驶车辆或操作机器。
除了上述两种成分外,部分止咳药水(含糖浆剂)还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药品在成人中使用的临床证据充分,安全性较高;但3岁及以下婴幼儿服用后出现严重呼吸抑制、昏迷甚至死亡的风险较大;应尽量避免给3岁以下的孩子使用含有可待因或者麻黄碱的药物,已经服用的要及时咨询医护人员。
那,是不是所有含可待因/麻黄碱的药物都对幼儿有害呢?其实也不尽然。对于年龄大于6个月的婴儿,以及在年龄大于1岁的儿童,适当给予少量药物(如剂量为治疗量的1/5~1/4),并在家长严密监督下服用,也是可以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只要合理用药、掌握用药指征,遵医嘱用药,大多数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是可以预防的。
大多数感冒患者在早期只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和头痛,没有其他严重的全身症状和并发症,常可自行缓解,治疗上以解热镇痛、抗组胺和减轻鼻粘膜充血为主,常用剂型有片剂、胶囊剂、胶丸剂或多成分复方制剂。某些复方感冒药中如果成分类似,则不宜合并用药。一般也不建议长期服用,最好能确诊后再用。对某些成分有过敏史者禁用含有该成分的复方制剂,服用复方制剂后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下面列举几种常用感冒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感冒药
常见的有扑感片、速感康胶囊、感冒通片(胶囊)、维C银翘片(糖浆)、感特灵胶囊、感通片、维C银翘颗粒、感冒舒颗粒、复方感冒灵片、银菊清疏冲剂、伤风停胶囊、感清片、999 抗病毒口服液、羚羊感冒片、感冒清热冲剂、羚羊清肺颗粒、四季感冒片、重感冒灵片、新康泰克(日夜用感冒药)、力克舒、泰诺(日夜用感冒药)、快克、康必得、感康、康泰克、康必得、海王银得菲、民研克感敏、惠可宁等。
不宜与其它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药并用。因为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引起肝坏死和肝昏迷。对本品过敏者、哮喘病人、消化道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服用时应忌酒。服药3天后如症状未缓解,应立即就医。
含维生素C的感冒药
常见的有银翘解毒片(糖浆、颗粒、胶囊)、抗病毒冲剂、感冒退热冲剂、清开灵冲剂(颗粒)、羚翘解毒片(颗粒)、清热感冒冲剂、柴胡滴丸、板兰根冲剂。
维生素C,一般人每天正常摄入量在100~300毫克,超过600毫克就会在尿中排出,长期过量服用可引起尿酸结晶,对肝肾产生很大的危害。因此,在服用上述剂型时,切忌与其它补充维生素C的药物合用,也不宜与刺蒺藜、藜芦、五灵脂、皂角及其制剂合用。
含有盐酸金刚烷胺(盐酸甲撑脘胺)的感冒药
常见的有快克、感清胶囊、感冒通片(胶囊)、感特灵胶囊、复方感冒胶囊、复方金刚片、维C银翘片、羚翘解毒片、感冒胶囊、四季感冒片、柴胡滴丸、伤风停胶囊、新康泰克等。
对本品过敏者、消化道溃疡、癫痫、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帕金森氏综合症、妊娠妇女、2岁以下儿童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对丙戊酸类抗精神病药、洋地黄类药、拟肾上腺素类药、抗组胺类药、抗胆碱药、酚噻嗪类药、苯妥英、巴比妥类药品的疗效均有明显影响,故不宜合用。
含有茶碱或麻黄碱的感冒药
常见的有感冒通片(胶囊)、维C银翘片、银菊清疏冲剂、感冒清热冲剂、羚翘解毒片、蛇胆陈皮胶囊、复方桔梗片、桔梗片、泻白糖浆、复方川贝枇杷糖浆、养阴清肺糖浆、蛇胆川贝糖浆、双黄连口服液、强力枇杷露、急支糖浆、止咳定喘膏、川贝枇杷露等。
茶碱或麻黄碱能兴奋中枢神经、减弱心脏收缩力、升高血糖、升高血压,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淋病、高热患者忌用;运动员、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服药期间不宜喝茶和吃蚕豆。不能与优降宁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丙米嗪、苯妥英钠合用。
含有咖啡因的感冒药
常见的有维C银翘片、蛇胆川贝胶囊、银菊清疏冲剂、蛇胆陈皮胶囊、养阴清肺糖浆、急支糖浆、止咳定喘膏、强力枇杷露、泻白糖浆、消咳宁片、双黄连口服液、川贝枇杷露、复方川贝枇杷糖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