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怎么引起的?
小儿支原体的感染很常见,尤其是小于5岁的婴幼儿,发病高峰在2~3岁,50%以上的患儿同时合并呼吸道其他病原体(细菌、病毒等)的感染;而且目前认为,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小儿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什么是支原体呢?它有什么特点?人体又怎么会得支原体感染呢?
所谓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因此可以穿过血管屏障进入体内,并且具有生长、繁殖的能力,但自身却不能合成核酸,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酶系统才能完成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除了寄生在人体的肠道中以外,它在人体的其他部位也可以滋生。
由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所以细胞膜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且细胞膜上存在有与细胞信号转导有关的蛋白和酶类,这些都会影响支原体的生存能力。当遇到干扰时,如物理因子中的温度、光线、辐射因子,化学因子等的改变都能够影响其生理功能。 当人体遭受细菌感染时,体内的抗体水平会有升高的表现,而补体系统也参与炎症反应,这两种免疫机制对于杀灭入侵的细菌起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对于支原体这种微生物而言,人体使用上述两种方法来清除病菌却往往收效甚微。这是由于支原体特殊的生物结构决定的。一方面,它的细胞膜能够阻止细菌毒素的吸收,使抗体的结合位点不足以激活补体通道;另一方面,支原体能够产生抵抗杀菌剂的抗生素,从而规避被消灭的危险。
人体对支原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比如HLA-DR基因,如果此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都为阳性,则对抗支原体感染的淋巴细胞数量会有所增加,机体清除支原体的免疫功能也较强;相反,如果一个阳性一个阴性或者都是阴性的话,则机体清除支原体的能力较差,容易慢性化。 要消除支原体感染,目前多采用药物手段。因为支原体不具有细胞壁,且依赖宿主细胞摄取营养,故对酸、碱、激素、抗生素都十分敏感。常见的治疗支原体的药物有四环素类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采用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该类药物对支原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近年来新上市的抗菌药万古霉素也有较好的疗效,可考虑作为二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