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八马有什么作用?
首先,“八马”的称谓并非始于雍正朝,而是乾隆朝。乾隆皇帝曾先后六次南巡,每次出巡皆由京郊至南京,经运河至南边,而回程时大都走江南至淮扬地区,经运河返回京师。这也就是说,乾隆帝五次往返都走同一条路线。为了纪念这次南巡,也显示自己与民同乐的君臣之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正月,乾隆帝在南下途中经过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时命人取出内府珍藏《淳化阁帖》真本,由宫廷画师绘制《淳化阁帖法帖聚珍大典图》。此画分为五卷,每卷各绘御题诗一首和十种书体书写的一首唐诗。在卷端还有一幅乾隆帝用小楷书写的“八马”之名。“八马”之称始自乾隆三十六年。 但“八马”具体所指何物,历来考证者颇少。清人梁诗正等奉敕撰写的《淳化阁帖考序》云:“成亲王又进言曰:‘太祖、太宗、世祖皇帝所弓之马皆名望云山,太祖上马必焚香告天,太宗上马必披发仗剑。’圣慈顾谓曰:‘此马朕常骑,爱马如痴。’” 由此可知第一匹马是指太祖努尔哈赤所骑的“望云山”马。
再考《清皇室四谱·舆服》载:“皇帝大阅则乘龙轿,驾出则执鞭,先出旗门,行数十里,驻跸候驾;至地,则解鞭置案,入陈御衣于几。”又引《内务府奏章》:“皇上阅兵时坐一黄毡大轿,盖红缎顶子大轿。”据此,第二匹指太宗皇太极乘坐的黄幔大轿。 第三匹指世祖顺治帝乘的蒙古小马。《清史稿•世祖纪》:“上既得蒙古小马,习其骑术。”
第四匹指康熙帝幼时所乘之马。《清史稿·圣祖记》:“世祖诸孙康熙帝,幼时好骑马。”第五匹指乾隆帝南巡时所乘龙驹,即《淳化阁帖集联》中所云“御马奔千里,金鞍光万钧。”第六匹马是指嘉庆帝在圆明园御马场内骑的“飞电”。《清仁宗实录》:“时帝方骑飞电,疾驰如电。”第七匹马是指道光帝在热河狩猎时所骑之马。《清宣宗实录》:“壬午,幸木兰围场。上御马驰骋,至夜乃还。”“上既返大营,鸣钟罢宴。时上率侍卫及蒙古王公等出猎,驱骆驼数百峰,马三千余匹,牛羊十万,随扈人等口粮俱需拨给。” 第八匹未知所指为何,待考。 综上可证,“八马”之名符合清代帝王的审美情趣和历史习惯。雍正帝继位后,亦沿用前制,故有“宫中八马”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