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的果子有什么作用?
1. 清热解毒的作用
《本草纲目》中载,腊梅“主治腹痛,气痢,水泻”。 清朝康熙年间,陈允谦著《妇人良方大全》记有腊梅治“赤白痢疾”之方;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张寿颐著《广志书》载,腊梅“作煎剂,治赤白痢。” 近代名医蒲辅周亦用本花治疗湿热泄泻。
2. 止咳祛痰的作用
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腊梅含有的柠檬烯等成分具有抑菌、镇静、止痛和抗过敏等作用[5]。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还能松弛平滑肌,抑制痰液分泌,使支气管扩张,痰液减少,咳嗽减轻[6-8]。 所以,对于因感冒引起的咳痰、咳嗽有一定疗效。
3. 润肤养颜的作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腊梅为“去黑痣、瘢痕”,认为可“治瘰疬(颈部淋巴结核)、疥癣。” 现代研究证明,蜡梅花中含有蜡梅皂苷、黄酮类及挥发油类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等功效,对皮肤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并有润滑肌肤之功效,可预防皮肤干燥、粗糙。
腊梅的果长1-2厘米,顶端有宿存的花萼,内有多数褐色而具皱纹的种子。果熟期6月。
腊梅花开较早,冬末春初,严寒料峭,在百花凋零的时候悄然开放,给人们送来早春的信息。北宋著名科学家、文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一段饶有趣味的记述,记述一段饶有趣味的记述:“今世所用腊梅,本非梅类,俗以其与梅同时而香色相似,因呼为腊梅。钱塘(今浙江杭州)僧惠澄,始得一枝,后分植浙中。但本甚难得。近岁陕府(今西安)亦间有一种,色深而香酷烈,不复类浙中者,今扬州僧房有十数本,皆自浙中分去。”由此可见,腊梅与梅并不是同类,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科的两种植物。我国是蔷薇三的分布中心,仅梅花品种就有30个以上。而腊梅品种较少,主要有素心、罄口、虎蹄、檀心、金钟梅等品种。
腊梅作为传统观赏花木,不仅具有清雅宜人的芳香,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腊梅既能窨制腊梅花茶,又能提取芳香浸膏或用作香料;还是很好的蜜源。其果实和根皮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