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紫水有什么作用?
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医用紫外线。 紫外线(ultraviolet,UV)是波长100nm~400nm的光线。其中,波长大约在100nm的紫外线被称为高能紫外线或真空紫外线;波长大约在300nm的紫外线属于低端紫外线;而波长大约在280nm的则被称为中波紫外线或UV-B。 由于人体皮肤存在感知紫外线的能力,因此当暴露在过于强烈的紫外线环境下时,人体会自动启动防御系统,生成一种免疫反应来保护机体免受伤害。
但是,过量的紫外线不仅会对皮肤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对眼睛、呼吸道甚至内脏器官造成损伤。 当然,过量的紫外线也有“好处”。 例如,治疗癌症就需要利用过量紫外线的毒性,将致癌物质杀死。某些皮肤病,如白癜风、银屑病、慢性单纯性苔藓等,也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来起到治疗的效果。 但这些“好处”都是有条件且需要严格控制剂量的。否则,过度照射可能导致皮肤烧伤乃至癌变。
那么,为什么需要控制剂量呢? 因为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维生素D3,而这种维生素只能通过日照皮肤才能得到补充。 当人体缺乏维生素D3时,就会引起钙、磷代谢异常和骨骼病变(佝偻病),严重时还会导致骨质疏松。目前,我国居民维生素D3摄入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需要通过适当的晒太阳来获取。
需要注意的是,皮肤通过日光直接接触获得维生素D3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会受到气候、地理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群对日光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 对于一般人群来说,最好的补充维生素D3的方法是通过食物(富含油脂的食物)摄取。但如果通过饮食不能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3,则需要通过晒太阳的方式来补充。
通常来说,健康成人每周照射2~3次阳光,每次20分钟左右就足以维持体内维生素D3的水平了。但对于婴幼儿和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需要更充分地补充维生素D3,从而防止出现缺钙和骨质疏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