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饼怎么吃?
这个问题,怎么答都是错的。 错在“怎么吃”这三个字上面——问得好像月饼是个新鲜玩意儿似的…… 实际上,中秋节吃月饼起源于北宋,在宋人王仲修创作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了。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公元12世纪北宋末年首都汴京(今开封)的风土人情、繁华景象,其中就提到了中秋赏月和吃月饼的事,原文是: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这夜晚的月色最明,至于烧斗香、走百病、喝桂花酒等等风俗,自不必说。 到了明代,中秋拜月的习俗传到了民间,而月饼也开始出现在了文人笔下。
文人士大夫们一边批评着“市井皆蒸作月饼,市肆间结彩为山,陈设花果,醉吟醉唱,舞玩风流”……一边“携家饼于月下,列杯盘于花前”“尝新酒,品月饼”。 可见,那时候的中秋节,是一定得吃月饼的。 但问题在于,那时的月饼未必和我们现在的月饼一个样。 据《洛中纪异》载,周代就有“饼师”这个行当存在了——“每入月中,饼师满街,摆布果食,烧香点茶……”月亮还没圆的时候,饼师们就开始摆摊销售月饼了。 但他们卖的月饼,并不一定是圆形。 唐鲁孙先生曾在《北平年景》中提到过旧时北京中秋节的应节食品——提月。这是一种用面粉做的点心,形如满月。
还有更奇怪的——清光绪年间汉口有个卖馄饨的摊主,在案板上置月饼型模子,做馄饨时,常常做出月饼来。 看来,不管什么时候,总有人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