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怎么办?
患儿发热时,除疾病本身的异常状态需要观察外,家长可进行以下处理:
1、 立即测量体温并记录,可3-5分钟测一次体温,复测体温以降温处理后30分钟为准。观察体温的变化及对降温措施的反应,必要时留作就诊时的资料,以供医生分析、用药。一般测量腋温即可,除非特别不配合者,不建议测肛温。
2、多饮水,进易消化的饮食,注意休息,减少活动。环境安静、避光,空气流通,衣被松宽,以利于散热。保持大便通畅。
3、 一般治疗无效,必要时可予退热药。常用口服药有扑热息痛(每公斤体重10-15mg)、阿苯片(新生儿、体温在41℃以上、心脏功能不全、肺部疾患及急性纳差者忌用);也可采用肛门塞药,市售有栓剂(萘普生)也可自制(阿司匹林加尿素研末)。其他降温药可选用 APC,赖氏法(氨基比林25毫克、东莨菪碱5毫克、非那根12.5毫克、注射用水3.5毫升稀释后肌注)和苯巴比妥钠等。
4、 合理的物理降温可以增加退热药的作用,必要时单独使用。最主要的是冰敷和酒精擦浴,也可用退热冰(中成药)。
酒精擦浴应以稍重的力度擦,腋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的部位多擦几遍,可以稍用力按摩以促进散热;擦完一面擦另一面,擦完起始部位可以再擦一遍(前后时间在10-20分钟之间为宜);擦完后稍待片刻再穿衣服。有人用33℃-35℃的温水擦,这样不仅不会散热,反而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产热,会促使发热加重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物理降温不宜过度频繁,可以与退热药交替使用,以免影响小儿局部血液循环和散热中枢的调节功能,引起皮肤和胃肠道反应,或发生寒战、体温不升等现象。
对于高热的患儿,如果吃奶或饮水好,可以考虑少穿、少盖一些,多喂水。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受凉,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这样不仅不利于散热,而且由于出汗多,进食少,孩子容易发生脱水,也会影响散热。
另外,家长应了解对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淋巴结炎、腮腺炎、水痘、结核病等,发热多为骤升型,可持续或驰张、稽留热型,持续时间长;对于中毒性疾病,如脓毒血症、败血症、脑炎、脑脓肿等,发热多为不规则热,迁延性、持续性;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风湿热、肿瘤等,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等热,多为不规则热。这三类疾病都可以引起高热,都应到医院治疗。但对于热型不典型、非病态、轻度的生理性发热或由环境因素、喂养与运动等引起者,可以适当观察。
总之,当小儿发热时,家长应首先观察发热的热型、持续时间等,以及伴随症状(如咳嗽、腹痛、皮疹等),做好护理(特别是保证充足水分)和初步降温处理,尽快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