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热性惊厥怎么处理?
2018年7月,一个暑假来临前的周六早晨,6岁的甜甜(化名)突发高热,全身抽动、双眼上翻、口角下缩;父母紧急送医后,医生诊断为“热痉挛”给予急救。经治疗,当天热退,孩子康复出院。然而5天后,孩子在玩耍时再次出现抽搐,送医后诊断“热痉挛”可能引起脑损伤,住院治疗。 出院后,孩子出现言语不清、流口水、食不知味,家人带其四处求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仍不能走路,不能说话,被确诊为“热性抽筋”并伴轻度“大脑功能障碍”。此后半年内,患儿多次因抽搐、昏迷而住院。
2019年下半年起,孩子的症状有所好转,开始学走路、说简单词汇,但意识始终不如其他孩子清楚。家长带着她反复寻求治疗,辗转多家医院,最终没等到神经科治疗而选择放弃。 今年元旦假期,家长带着甜甜来到我院就诊,孩子已经3岁半了,还不会说话,偶尔发懵、痴笑,走不了路。颅脑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到孩子长期受疾病困扰,且生长发育落后,在我院儿保中心进行为期4天的康复治疗。
4天后,孩子语言能力略有提高,能叫“爸爸”“妈妈”,会喊“哥哥”,但走路仍旧不稳,容易摔倒。为了查找病因,对孩子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与孩子发育水平不相称的轻度贫血,轻微活动后出现心悸和呼吸困难,血清铁偏低,结合外周血象分析,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找到导致孩子智力运动的慢性来源——缺铁性贫血,一切迎刃而解。由于发现及时,治疗得当,孩子精神状态迅速好转,四肢灵活,语言清,爱玩闹,如其他正常孩子一样。
缺铁性贫血如何治疗? 通常情况下,轻度贫血通过饮食疗法就能纠正,中重度贫血则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剂治疗。对食物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者,可考虑静脉补铁。对重度贫血并伴有心脏功能不全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可进行输血。 预防缺铁性贫血,关键是从婴幼儿时期做好营养干预。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它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而且这些营养素易于消化吸收,能有效地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对于人工喂养的孩子,家长要注意选择含铁量高、易吸收的奶粉,并及时添加辅食,合理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