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的临床作用及副作用?
谢邀 这个问题问得真及时,昨天正好在科室讨论一个病例,这个患者就是因为使用多巴胺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患者是一位56岁的女性,因咳嗽、咳痰、气促、乏力3周入院,入院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双颊潮红,四肢发麻,查体血压98/60mmHg(平时120/80mmHg),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常规、生化全项结果都在正常范围波动,胸片提示肺气肿合并感染,予抗生素、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病情好转,为了加强补液量,我们加了多巴胺针,每天100mg+5%葡萄糖注射,用了4天后,患者突然出现头晕、头痛、心悸,测血压82/50mmHg,立即停药,给予补充血容量等处理,数分钟后患者症状缓解,继续用药3天后,上述症状又出现,再次停药,期间患者自行活动无异常,停药后第二天夜间再次出现头晕、胸闷、心慌,测血压70/40mmHg,急诊以“低血容 量综合征”收入院,我院内科就诊,予以补充液体、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随访了解,该患者出院后每日口服“利血生”25毫克,肌注“维生素B1”每次100毫克,每日1次,口服“叶酸”每次5毫克,每日3次,服用7天后,皮肤黏膜及指甲开始出现苍白,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下降至3.5×10^9每升,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00微克,次日,患者自诉活动后气促加重,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请血液科会诊,考虑诊断确立,由于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骨穿检查,会诊意见为:支持“再障”诊断,建议加大药物剂量促进造血恢复。
这个病例出现的症状就是:使用多巴胺后出现嗜睡、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腹泻,检测指标:白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血红蛋白浓度减低、血小板减少。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和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缓解。
分析此病例的原因如下:
1. 患者的基础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多年,目前处于急性加重期,机体氧供不足,出现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如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胃肠道反应,精神神经症状等。
2. 多巴胺具有兴奋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素释放增加,导致血管紧张度增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大,同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导致血压升高,上述两个机制可能参与了本病例的出现。
3. 多巴胺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够直接激动心脏β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对窦房结也有作用,使心率加快。
4. 多巴胺具有拟肾上腺素作用,能扩张肾小球旁器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含量增高,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阻止cAMP分解,保持其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进而起到利尿作用。所以,当肾功能不全会导致多巴按代谢产物蓄积而导致毒性的出现。 从药理学角度来讲,上述不良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使用该类药物时,还是应注意监测血清中药物浓度的变化,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药物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