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舌头上有很多水泡?
小孩子舌尖或者舌头边缘长了许多小泡泡,可能是患上了“疱疹性口腔炎”! 这种病好发于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常常在病毒感染后10天左右发病。起病较急,常有发热、咽痛、咳嗽、流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检查可见黏膜多处溃疡,特别是舌尖和牙釉质出现暗红色糜烂面或白色丘疹,周围伴有红晕。严重时可并发喉炎、气管炎、肺炎等,部分患儿由于吞咽困难可以导致脱水及酸中毒,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虽然称为疱疹性口腔炎,但这里的“疱疹”并非人们想象中那样,是个个鼓起的小水泡;事实上,这些丘疹不是水泡,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皮炎——病毒性皮炎。这类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的一组,而大家更为熟悉的则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由于这一组病毒都会引起疱疹,因此统称为“疱疹病毒”。 这是一种DNA病毒,根据感染部位的分化程度不同,可分为潜伏感染状态(即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和显性感染(包括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其中,与疱疹性口腔炎关系密切的主要是疱疹病毒6型,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在婴幼儿中,疱疹性口腔炎是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约有3%左右的宝宝患过此病[2]。尽管大多数宝宝的患病过程比较温和,并且能在短期内自愈,但是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药物治疗甚至住院治疗。那么,为什么孩子会突然患上这个“怪病”呢?
首先,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某些孩子体内可能存在大量的病原体,但并不必然引起疾病的发作。也就是说,这些病原体可能一直潜伏在人体某个部位,准备时不时给机体造成一些伤害。
口腔和胃肠道是最可能的潜伏部位,而婴幼儿时期又正是各种细菌、病毒最爱找的宿主——这时候孩子的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清除所有入侵的异物。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孩子的肠道微生态失衡,腹泻发病率升高,这可能为疱疹病毒的致病提供了合适的条件[3]。 有研究指出,对于反复发作的疱疹性口腔炎,其病原体的清除率远低于初次发病者,这可能与孩子反复接触病原体有关,也可能是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功能受损所致[4]。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与该病的发作相关,比如遗传、免疫、营养状况以及环境等因素。
该病发作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也没有针对性强的特异性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相应处理,比如给予局部止痛药膏、喷剂,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控制饮食等方面入手。而对于那些反复发生、病程迁延的孩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