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衣对人体有副作用吗?
蟾蜍,别名癞蛤蟆、蟾蜍干等,属于两栖动物,形态结构与青蛙相似,但头较大,眼睛突起,吻钝圆,舌扁薄,鼻孔位于喙的两侧;皮肤粗糙,全身覆以圆形或椭圆形卵圆鳞状突起。 蟾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等地,在云南分布最广,几乎各地都有。其性味甘凉,归心、肺经,富含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具有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毒蛇咬伤、湿疹、皮炎、疥疮等疾病。
早在两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蟾蜍可治疾病。近年来,不少中药材都出现了化学农药残留的报道,而蟾蜍也不例外。有研究检测了不同地区蟾蜍体内有机磷农药和除草剂的含量,发现广西柳州地区的蟾蜍有机磷农药污染比较严重[1];另有研究发现,福建连城地区的蟾蜍体内检出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等农药成分,江苏南通、安徽六安等地的蟾蜍也检出了高毒农药对硫磷(PP)和杀螟硫磷(SS)等[2-4]。这些农药的长期蓄积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虽然历代古籍中均有关于蟾蜍可以入药的古籍记载,但是现代药典并未收录其药用部分为整蟾蜍。目前,临床上多将蟾蜍制成中药制剂使用,如苏蟾丸、蟾酥膏、五虎丹等,或将蟾蜍与其它中药一起研制成各种合剂、口服液等,用于肿瘤、肝炎、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 除了药物因素外,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碎等因素也会导致蟾蜍种群数量减少。2006年,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濒危保护动物名录中,中华蟾蜍被列入濒危物种,野生蟾蜍已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