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盐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1、胆盐可以溶解胆汁中的脂质颗粒,为脂类的消化吸收所必需 2、促进脂肪的消化与非水解性脂肪的吸收(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需胆盐参与) 3、提高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如铁、钙和维生素B族等)
4、与激素共同调节血糖水平。胰岛素的降血糖效应是通过胰岛素受体介导的,而胆盐可激活胰岛素受体,从而发挥降血糖的作用 5、参与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的调控
6、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直接或间接调节肝胰酶的分泌与活性,影响糖代谢,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对蛋白质类食物没有特别明显的溶解作用 对于维生素类的物质,比如维生素A、D、E、K等,有乳化作用,能使它们变成可溶性脂质,进而被吸收利用 胆盐还可以将脂肪酸运送至细胞内,并促进胆固醇、卵磷脂等含量的调节,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功能
胆汁中95%以上是水分及钠、钾、钙等无机盐,胆汁中几乎不含有碳酸氢盐。胆汁的主要有机成分是胆盐、胆固醇、卵磷脂及胆色素等,其中胆盐的作用特别重要。胆汁(包括胆盐)的基本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盐为两性分子,一方面可以与脂肪酸(包括从膳食中摄取的以及肝脏、脂肪组织向小肠输送的脂肪酸)的疏水基相结合,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变为微粒而形成乳糜状的乳浊液,使脂肪与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大为扩大,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分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其作用机制有:
(1)与脂肪分解产物结合向肠粘膜上皮细胞膜转送脂肪酸,而胆盐本身则不断地向肠腔扩散,使脂肪酸得以连续不断地向细胞内转移。
(2)胆盐与磷脂共同作用,促进脂质(包括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卵磷脂、胆盐及脂溶性维生素)在进入肠粘膜上皮细胞之前形成前β-脂蛋白,便于脂质的吸收。
(3)胆盐能与回肠后部肠粘膜吸收脂质(不与胆盐结合)的物质(如甘油一酯、胆固醇、脂肪酸)形成微胶粒,以转运这些脂质经淋巴途径最终汇入血液。胆盐还被反复利用,肠内未被吸收的胆盐随胆汁和肠内容物进入大肠后,经肠细菌作用转变为粪胆素,其中大部分被排出体外,仅一部分被肠粘膜吸收经门静脉运回肝脏。在肠粘膜内,大部分胆盐被主动重吸收,经门静脉运输到肝脏,肝细胞可吸收、浓缩,再返回胆汁中反复利用(称胆盐的肠肝循环)。少数胆盐还可通过门静脉进入体循环,经肾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