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大腿内侧有什么作用?
“刷”这个动词用得相当精准,因为实际上应该算“摩擦”而不是“刷” 当然用牙刷肯定不对。。。 这个动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按摩腹股沟的淋巴(应该叫腹股沟淋巴结),增强该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带动下肢及腹部的血液、淋巴液循环,预防静脉郁血导致的腿部酸痛、倦怠、浮肿等。 但是!
1.由于淋巴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因此用力不要太大,以不感觉疼痛为度;
2.由于这个地方肌肉比较薄,而且韧带较多(负责关节稳定和运动的韧带都比较多),因此操作时尽量轻柔以免韧带损伤;
3.这个区域有很多毛囊,尤其对于油性皮肤的人更要特别注意,否则清理不干净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导致发炎;
4.每次动作都要尽可能彻底,尤其是脂肪较厚的地方如外侧腹股沟区、臀部下边缘,要多加按摩刺激,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站立或坐立姿势,双手分别放在同侧大腿根部,大拇指方向指向膝关节,其余四指并拢向下,轻轻拍打大腿两侧,直到皮肤微微泛红发热为止。(注意力度和频率要适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其实,刷腿内侧也是有很好作用的,经常刷腿内侧可以刺激经络,使气血调和,从而辅助治疗一些身体不适。刷腿内侧的具体方法是:用软硬适中的毛巾或鞋垫,沿着人体督脉路线上下摩擦36次,然后再沿着任脉路线上下摩擦36次,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最好能感觉到大腿内侧有温热的感觉才好。除此之外,在空闲的时候,也可以用双手轻握拳,沿着大腿内侧来回敲击按摩。这些方法都比较简单,也容易坚持,每天都可以做,而且坚持的久了,对于调理阴阳,辅助治疗身体不适等是有一定功效的。
当然,这个方法也必须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前提下使用,并不能代替专业的治疗。治疗什么不适,要看看你具体的是怎么理解的。如果是指疾病,这个中医所说的“疾”与“病”还是有区别的。“疾”,指小病,如风寒侵袭,尚未形成病症,人体自我修复机制就能恢复健康;“病”,指大病重病,必须借助外力才能恢复健康。
中医所说的“未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没有疾病”,而是相对于“既病”有病需医而言,包含现代医学所说的“受病”、“无症状病患者”、“带菌者”、“潜伏期”及“慢性病缓解期”等多种情形。“未病先防”的根本法则即是《黄帝内经》所说的“病为逆,防为从”,“从者为胜”,即患病后治疗为“逆着”疾病发展的过程,采取预防为“顺应”疾病发展规律,顺从者治疗,故易于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