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起什么作用?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先说蒲公英的作用吧!从中医角度来讲,蒲公英主要归肝肾二经。因此对肝胆虚热引起的黄疸有很好的疗效; 从西医角度来说,因为蒲公英里面含有生物碱,这个物质可以抑制病毒和细菌,从而能够起到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的功效,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作用效果是很好的; 除了以上两个角度来讲,现代医学还发现了蒲公英有其他的作用,比如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等。
其实啊,我们平常偶尔吃点蒲公英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但是如果说你的脾胃不好,经常腹泻,那么建议你少吃或者不吃,因为蒲公英性质微寒,如果吃的过多,可能会加重体内的寒湿,引起或者是加重一些肠胃疾病。 所以呀,并不是说人人都可以吃蒲公英的,你说是吧? 那说了那么多,该怎么吃呢?其实很简单。你可以把蒲公英洗干净直接用开水冲泡着喝,也可以切成段用油炒一下,放点盐和味精调味,吃起来味道也很不错呢!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用于治疗乳痈、淋巴结核、肺痈、肝炎、阑尾炎、肠痈初起、蛇虫咬伤、毒蛇侵入、疮疡肿毒等外症。而内痔、外痔、混合痔都属于中医学的“痔核”范畴,常因大便秘结、湿热下注、脾虚气陷,或外伤风热等因素,导致血行不畅、瘀血凝滞于肛周组织而形成。
痔核初期一般以湿热下注、外伤风热之实症为主,所以用蒲公英治疗痔核是取其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效,用之得当,常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内痔、外痔、混合痔发展到后期,可出现便血、便中带血、便后滴血,重者滴血难止,甚至鲜血喷射状而出,大便干结或便秘腹胀,肛门灼热难受,甚至疼痛;也有的因多次便血而出现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贫血症状。此期患者舌质多红,苔黄或黄腻,脉多弦数或滑数有力,多为湿热下注、大肠郁热血瘀所致,治宜清热化湿、消肿止血、通腑泻热、活血散瘀。
中医师自制的“消痔止血汤”基本方:生槐角30克,生栀子15克,生地、赤芍、丹皮各12克,桃仁、红花、生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一般5~7天为一疗程。此方中槐角、生甘草清肠止血、疏风行气;生栀子、生地、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清心除烦;桃仁、红花活血散瘀、行血消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湿、消肿止血、通腑泻热、活血散瘀之功。临床运用时可根据患者症状表现,酌情加减运用。若肛门灼热者,可加用金银花、连翘、地丁等清热解毒药;腹胀便干结者,可加用大黄、芒硝、枳壳等通腑泻热药;大便带鲜血者,可加用仙鹤草、藕节、三七等收敛止血药;气血亏虚者,可加用黄芪、党参等补气养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