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副作用大还是西药副作用大?

丘娅冬丘娅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医的许多药物,其实本身也是从西学中,或者结合西医理论发展起来的。中医用这些药也同样会产生一些相应的副作用。比如抗病毒的阿昔洛韦片就是西医用药,而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人参也是常见的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盐酸二甲双胍本是西方药品,而我国也用该药防治糖尿病;抗肿瘤的药环磷酰胺是西方医药,而临床上常与鳖甲、青黛等药同用,以增强抗癌疗效……还有我们常用的降压药氯沙坦钾,调节血脂、血糖药阿托伐他汀钙,以及阿司匹林、奥美拉唑等,这些药物都是起源于西方科学,而成为中医学用药的一部分。

当然,也有部分药物属于中医药独有的成分,所产生的副作用也更有可能源于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下所导致的。 比如雷公藤,又名“黄桐”,因其毒性反应较大,现已少用来治顽症。据《中华本草》记载,其毒副性为“长期服用可致月经紊乱,经期延长,停药后渐恢复。大量服用可致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泻,头晕,耳鸣,疲倦,体重减轻。尚有致甲状腺肿大及炎症,卵巢囊肿和肿瘤,肝功能异常的报告。孕妇禁用。婴幼儿不宜服用。”

白芷、苍耳子、细辛也都属有毒之品,在使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避免中毒发生。 还有我们在做菜时常用的葱姜蒜,在中医临床上也被作为药品使用,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慎重对待。如大蒜吃多了可产生急性化学性胃炎,出现上腹部不适、烧灼痛、厌食、恶心、呕吐等病症;葱汁若灌肠胃引起中毒,会出现头痛、嗜睡、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而生姜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较多见,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不论中药、西药,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要想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最重要的是遵循医嘱,合理服药,不盲目用药。

冀晨乐冀晨乐优质答主

中药的副作用小,起效慢;西药的副作用大,起效快。

这样的说法在公众中有很广的代表性,然而这种流行的说法中包含了一些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误解。

人们常把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理解成一组矛盾体,片面地强调一方就会引起另一方的下降。如认为提高了药品的安全性,其有效性就会下降;或者认为使用更加有效的药物必然要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等等。实际上药品的安全性(包括副作用情况)和有效性是不同的评价内容,二者各有相对独立的衡量标准。

安全性评价中所谓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一般是指超过最大使用剂量或者在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及肝肾功能异常的人群)中使用的风险,并不能因此就认为该药品的正常使用下不安全。而有效性评价中所讲的“有效含量”等指标也并不意味着有效率和疗效高低,而仅是对药品含量的规定。

从中药和西药的对比中来看,西药和中药一样首先都要经过大量的临床前试验以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后再进入以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主的临床试验阶段。因此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只有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才能上市销售,在批准上市时安全性及有效性指标都是合格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