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鱼油有什么作用?
鱼油,俗称海鱼油,是由海水鱼类体内脂肪中提取出来的油脂,主要含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两种成分。其中,DHA又称脑黄金,是一种对人体非常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而EPA则被认为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鱼油产品大多具备上述两个成分。 由于鱼类本身无法产生鱼油,其体内含有的脂肪酸必须通过食物链传递才能得到。海洋生物是摄取鱼油的主要来源,如海鱼、虾米等。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进口量不断增长。2013年海产品进口数量达到854.6万吨,同比增长7.6%;金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1]。通过合理食用海洋生物可满足机体对鱼油的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海洋生物体内的DHA在酶的作用下会被转化为EPA,从而导致摄入的DHA含量下降,摄入的EPA含量上升。例如,红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体内含有较高浓度的DHA和EPA[2],但如果将红鳟鱼肉经腌制、烘烤制成罐头,其中的DHA就会大量流失,同时EPA会转化为DHA,使得最后制成的罐头中仅有少量DHA保存下来[3]。对于需要摄入一定比例DHA的人群来说,应尽可能选择DHA含量高且能保证其中的DHA不被破坏的海洋食品。
除了从食物中获取鱼油外,一些人还可通过药物来补充。目前市面上的鱼油药物一般有胶囊剂和水剂两种,其中胶囊剂的含油量普遍高于水剂(0.6~1g/粒与0.3~0.4g/粒),但其味道较苦,服用时口感较差;水剂的服用剂量较小,但油性较小,容易吞咽。无论采用何种给药方式,都必须遵医嘱。
尽管鱼油具有多种健康功效,但并非人人适宜服用。对海鲜等食物过敏的人若服用鱼油,有可能出现皮疹、哮喘等症状,甚至诱发急性荨麻疹;而对于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以及儿童也应该避免服用鱼油,以免对胎儿或幼崽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