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套叠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肠套叠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指肠道蠕动时,一段肠管进入另一段肠内,导致部分或完全梗阻,严重时会发生肠坏死,需要紧急治疗。 引起小儿肠套叠的原因很多,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肠套叠多由肠道蠕动功能紊乱所致;而继发性肠套叠则多与胃肠道疾病有关,如肠道炎症、过敏性紫癜、血管瘤等,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可以有小儿消化内科就诊治疗。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导致的肠套叠,其症状都为阵发性腹痛、呕吐,呕吐物最初为食物残渣,之后为胆汁、粪便,同时伴腹泻。如果不及时处理,随着腹腔积液的增多和肠粘膜的吸收能力下降,患儿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如果不能排除消化道出血、肿瘤等情况,则应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病因。
临床上对于轻型且可以耐受手术者,通常采用空气灌肠手法复位,此法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不需全身麻醉,对患儿打击小;但对于年老体弱及新生儿重症患儿,由于耐受力差,应慎重选择此疗法。 对于较重或有肠坏死可能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另外,近年来有部分研究者提出应用超声引导下灌肠的方法来治疗小儿肠套叠,也有相当高的成功复位率,但此法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