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颜色代表什么作用?

袁汉清袁汉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如果只用一句话说明拔罐治疗的意义,那就是“祛除邪气、补益正气”。 这里所谓的“邪”与“正”,并非西医之概念,而是中医理论中独有的观念。 “邪”者,非指外伤、外感等因外界因素导致机体功能紊乱的病因,而是特指“风、寒、暑、湿、燥、火、气”这七种被《黄帝内经》赋予特殊属性的致病因素。 而“正”则是指“精、气、神”“五脏六腑之气”和“血脉充盈”,即现代医学所谓“营养状态”。 那么,“祛除邪气、补益正气”的意义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消除虚劳症状。

关于“祛邪”与“补虚”在拔罐法中的具体应用,可参考我以往的文章(详见我的主页)。 今天主要想说的是通过拔罐颜色的不同,来判断机体状况,以及判断疾病转归情况。 在《黄帝内经》中,对于各种颜色出现的机理已有详细的描述。

如“阳气盛,五色浮泛而明,阴气盛,五色晦暗而不露”(《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又如“肝色青而属木,心色赤而属火,脾色黄而属土,肺色白而属金,肾色黑而属水……肝阳虚则色青而乏光,阳虚水泛则为色灰。心火旺则色赤而亮,脾气实则色黄而明。肺阴虚则色白而少华,气虚则色白而不莹。肾阳虚则色黑而晦……肾阴虚则色黑而干。阴阳平等则五色具备而鲜明。”(《黄帝内经·灵枢经·五色》)

基于上述典籍中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条结论——人体机能正常,气血充盈,阴阳平和,则面色呈现为润泽而有光泽;若机体出现“虚劳”或“邪气阻塞经络脏腑”等病变,则会出现各种颜面色泽上的改变。

我们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色泽的变化,再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对患者的机体状况做出相对较为准确的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观察肤色还可以对病情做出动态观察。 如患者病程中,若出现新出的色斑,而且颜色逐渐加深,则提示病势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反之,若患者在治疗后,色斑消退,则提示病情趋于好转。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利用色彩判断病情,需要对色彩学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诊断,切不可单方面凭据色彩判断而贻误病情。

濮家明濮家明优质答主

在拔罐时产生的各种颜色,一般指的是留在皮肤上的“瘀血”,也就是血液成分从毛细血管渗透到皮下形成的皮下出血。颜色深浅程度与“罐印”有关,罐印是中医拔罐后常见的皮肤改变,即皮肤上的紫暗血痕,与拔罐负压的程度和作用的时间长短有关。刮痧后皮肤出现的颜色是痧。与刮痧力度、手法有关。

1、淤血鲜红、疼痛:提示有血管壁渗透性亢进(多见于急性炎症渗出期)、外伤、消耗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症、血栓形成倾向等;

2、淤血紫暗、不痛:提示血行淤滞、慢性损伤;

3、淤血暗红、散在性:提示有血管脆性增加,多见于紫癜。

罐印或者痧颜色的深浅与体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的轻重有关。一般女性比男性颜色深,小孩比成人深,体质差的比体质好的深;病情重的颜色比病情轻的颜色深;病情进展的颜色比静止的颜色深。

罐印或痧颜色深(如紫红色、暗紫色、黑紫色),说明瘀阻较重,多为患有慢性疾病或肌肉组织有损伤的患者体质内滞,脏腑气血功能受损。这些病人多需要多次进行拔罐或刮痧治疗才能祛除病症。罐印或痧颜色较浅或者在30分钟之内就消退了,说明病人受邪不重,体质较好,能耐受治疗。但是,也有体质非常虚弱、血行迟缓的人,罐印或痧的颜色也是比较淡的,需要多次治疗才能祛除病症。

罐印或者痧在治疗过程中由深变浅、由大变小,说明病症在好转,病人康复在进程;若颜色没有变浅或变淡反而加深,说明疾病在进展,在加重,需要改变治疗的方案,如加大拔罐或刮痧的刺激度、增加刮痧油、增加敷贴的措施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