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干扰素有副作用吗?
外用干扰素一般指涂抹于皮肤表面的干扰素,常见的剂型有喷雾剂、软膏剂等; 不过也有个别医院自制注射用干扰素溶液,用来静脉输液或者皮下注射。这些制剂相比常规制剂(透皮吸收剂)来说,在药典上属于特殊剂型。 外用的干扰素是通过皮肤表皮吸收,进入体内发挥治疗作用的,因此必须能在皮肤表面定殖才能发挥作用。由于皮肤本身的屏障作用和药物的剂型原因,导致药物的吸收利用率比较低(<3%)[1]。
为了增加药物的吸收率,提高杀菌效果,目前市面上的外用干扰素通常与皮肤渗透促进剂合用。如与糖皮质激素类(醋酸泼尼松龙)合成类药膏或溶液一起使用,通过联合用药增强皮肤的吸收,进而扩大干扰素的抗菌范围,达到治疗效果。 在这种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往往可能同时伴有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症状。如皮肤局部出现痤疮样皮疹,可能是由糖皮质激素类所致;而发热、寒战等全身不适症状则往往是干扰素引起。 但是,无论哪一种剂型的干扰素都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发生,这是由它的药理特性决定的——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它能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免疫反应调节蛋白,从而有效地激活人体的免疫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等方式来最终杀灭病毒。
然而,免疫系统被激活的同时也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服用干扰素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但多数情况下,这些不良反应都比较轻微,且能够自行缓解。 只有少部分人会在服用的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乏力、头晕、恶心、呕吐及腹泻,以及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症状。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及时停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即可。但如果反复出现上述症状,最好能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