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具有什么作用?

钭柔欢钭柔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止血的作用 正常人的血液中,除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外,还有大量无色的血浆。这些细胞和液体在血管中流动时,会黏附到血管壁的表面。

当血管损伤而出血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可以透过破损的血管壁,释放出蛋白酶和其他物质,起到凝血的作用;而血小板则通过黏附作用,聚集到伤口部位。同时,由于血小板有吸收和分泌功能,可以在局部释放与合成促凝血因子,进而起到凝血效应[1-3]。 在生理条件下,血液呈黏稠的液体状态。这是因为构成血液的多种细胞间存在黏性,加上细胞间充满了血浆,故此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不会散开。但当血管受损或自发性破裂时,这种黏性就会被破坏,导致血液逐渐凝聚成块。

实验证明,如果在缺乏血小板的情况下,仅使用促凝剂来刺激其他血液成分产生反应,虽然也会发生凝固,但速度很缓慢且远不如体内反应那么完全;如果同时给入抗血小板药物,则可明显抑制血小板引起的凝结过程。这说明,对于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来说,血小板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成分[4]。

血小板还可以保护毛细血管,预防其过度通透。因为在生理状态下,它们可以吞噬病原微生物并发出信号,刺激淋巴组织产生抗体,以消灭侵入体内的细菌。它们还能释放生长因子的分子,从而维持皮肤和黏膜细胞的更新。 正常成人的血液中,每毫升含有约5000个血小板。它们的寿命平均为7~12天,衰老的血小板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体系吞食,经过消化液的作用,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随血液循环被排出体外[5]。

彭泓凯彭泓凯优质答主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碎片,没有细胞核,具有维持毛细血管完整性,参与生理止血和凝血,并且可以影响血管的通透性,对于人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血小板异常减少,极容易出现皮肤瘀点、瘀斑以及鼻衄、紫癜、月经过多等症状。

血小板是血液成分之一,来源于骨髓的巨核细胞,由巨核细胞的胞浆裂解而成,成人机体内的血小板总数为150-(400×10⁹)/L。血小板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单独存在血管内,而是以相互黏附的形式存在。血小板本身没有新陈代谢的功能,在机体内只存活3-5天。血小板减少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出血,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若出现颅内压增高,可能会有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