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为什么不会淹死?
新生儿的呼吸循环不稳定,很容易出现窒息、低氧血症等情况而危及生命,尤其是体重越低的新生儿,发生窒息的概率越高。但你可能想不到,新生儿窒息后没被淹死,反而能够正常发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窒息? 窒息(asphyxia)是指由于呼吸障碍,导致机体缺氧,进而引起的组织细胞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虽然缺氧是造成窒息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各器官对于缺氧的耐受性不同,因此并非全部器官都会受到损伤。 然而当宝宝出现严重窒息时,尽管大脑和心脏等相对耗氧量高的器官可能因氧气供应不足而导致功能受损,甚至发生继发性损伤,但生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有很多机制可以保证新生儿在窒息状态下也不会完全“毁容”。 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种机制可保护新生儿避免因窒息而产生不良结局:
1. 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因人而异 尽管大多数新生儿会因为窒息而导致身体缺氧,但这只是一过性的生理过程,多数情况下,机体能够迅速适应,实现自主呼吸,避免了缺氧情况的持续。 当然,如果窒息时间过长,或窒息程度较重,部分新生儿不能很好地调节自身状态,就会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一系列问题,此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后果就非常严重了。
2. 胎儿血液循环特殊 相对于成人而言,胎儿有独特的血液供应系统,其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将代谢废物运送到母体,进行再次吸收。也就是说,新生儿并不是直接获得氧气,而是先吸入由母体提供的含氧气体,再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各个器官。 在这一过程中,肺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母体的子宫内,再由胎盘产生呼吸运动,将氧气输送给胎儿,同时清除体内产生的废物。这种特殊的新陈代谢方式,为新生儿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
3. 肺部的保护性反射 新生儿的肺泡表面活性蛋白含量很高,这不仅可以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而且可以防止肺泡过度膨胀,从而保持肺的弹性。新生儿的支气管导管径路短且狭窄,容易阻塞,这也导致新生儿容易发生呼吸困难,但一旦呼吸困难,机体的防御机制就会启动,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这时患儿会立即大口吸入空气,使得肺内含气量增加,从而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