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有哪些副作用?
最近,我总是接到这样的咨询:孩子喝了头孢后突然抽搐,是怎么回事啊? 先说一下答案吧。这种情况确实有可能发生,但是发生的概率很低。目前也没有明确的统计数字表明具体有多低的发病率。 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做两件事。第一,仔细观察宝宝的情况;第二,积极处理可能导致宝宝出现抽搐症状的病症。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问题——观察宝宝的情况。 在服用头孢之后,我们最需要密切关注的是宝宝的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状态怎么样。 如果宝宝在服用了头孢后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脱水,此时脑组织可能会处于缺氧状态,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当然,如果是注射用头孢的话,就不会有胃肠道的反应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长发现宝宝在服用头孢后出现了皮疹,就认为一定是头孢过敏,立刻停掉头孢,并且给宝宝涂擦抗过敏药物。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皮疹都是过敏引起的。比如某些细菌感染,也会出现皮疹,而且一旦出现,通常范围比较广,往往还伴随着皮肤瘙痒。这时候就需要去医院请医生诊断并处置了。
我们再来说第二个问题——积极处理可能出现的状况。 我刚才说了,服用头孢后如果出现抽搐症状,首先考虑病因,可能是高热不退、脑炎或者脑出血等疾病。这个时候需要立即送医就诊。 如果最终查明,导致宝宝抽搐的原因并非感染性的,而是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那么以后停用头孢,改用其他消炎药物就可以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在服用了头孢后,一旦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等症状,即使在排除感染的情况下,也应及时就诊,因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总之,只要做好上述两点,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伤害。
临床上使用的头孢类抗菌素有三代,而且每代都有多种制剂。第三代头孢比第二代的副作用多一些,第二代比第一代的不良反应要大一些。一般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药物热、血细胞减少,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注射时,口服亦可发生。对青霉素过敏,尤其是曾发生过敏性休克者,也可对头孢类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对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头孢类抗菌素应慎重,必要时做过敏试验。如发生上述过敏反应,可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处理原则进行抢救。
胃肠道反应:常见的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胀、腹泻、假膜性肠炎。偶见胃肠出血和穿孔。引起胃肠道反应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该类药物直接对胃肠道的刺激,另一方面可能是抗菌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菌群失调,致病菌生长繁殖造成的。因此使用头孢类抗菌素宜饭后口服,宜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长期或者大剂量应用头孢类抗菌素,必须同时应用妈咪爱(双歧杆菌制剂)以增加肠道内正常菌群,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恢复肠道的生理功能。出现假膜性肠炎者可口服甲硝唑、万古霉素。
溶血性贫血:系个别患者对头孢类抗菌素发生药源性自身免疫反应,此种情况极为罕见。
出血倾向:有报道,头孢哌酮和头孢三嗪可引起血小板减少以及凝血酶原缺乏,导致患者有出血表现。表现为皮肤淤点淤斑、紫癜、牙龈或鼻腔出血、咯血、血尿、腹腔内出血及颅内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此对有惊厥或出血史者和老人尽量避免使用头孢哌酮和头孢三嗪,确实必须使用者应加用维生素K,同时严密观察病情。
双歧杆菌制剂能有效抑制细菌性痢疾,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源菌的生长,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有助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一般每次口服4—6包,一天2—3次即可,用勺子送服即可。如果不能忍受双歧杆菌制剂的臭味,可将其倾倒入100毫升温开水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