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什么作用?
现在正好是小柴胡颗粒销售最火爆的时候,各大平台都有这个产品,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小柴胡有什么作用,能治哪些病呢! 先和大家说说小柴胡是什么吧! 小柴胡汤是个经方(汉代张仲景所遗方),有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的作用。
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咳嗽痰多;肝气郁结所致的抑郁焦虑、心烦气躁、口苦咽干、食欲不振、打嗝胀气;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等病症。 根据《伤寒论》记载:“少阳中风,两颊赤,心中痞硬,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有时。” 简单来说就是,当身体感受风寒,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咽喉疼痛等情况时,可以先服用小柴胡来治疗。 因为小柴胡具有和解的功效,可以把上焦的热和下焦的陈积给带出来,是表里双解的一个方剂。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小柴胡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免疫调节、抗炎镇痛、镇咳祛痰平喘、保肝利胆等作用。
目前,小柴胡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妇科还是儿科,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现代实用中医药》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病例: 一患者因胆结石术后出现呕吐症状,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后服小柴胡颗粒剂后,病情好转,未见复发的病例。 除了内服之外,小柴胡还可以外用。对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可将小柴胡液剂涂于患处,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小柴胡不能乱用,在使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避免造成不好的后果。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主治伤寒少阳证,临床应用极其广泛,加减化裁后,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诸多疾病属于半表半里少阳证者。若湿热内蕴之黄疸、胁痛,症见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数者,可用本方去大枣、生姜,加茵陈、郁金等清热利湿药;若肝胆火旺之头痛、目赤、耳聋、喉痹,证见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数者,可用本方加龙胆草、黄芩、知母等以清肝泻火;若心下痞硬,呕吐腹痛,证属寒热错杂者,可去黄芩,加干姜、半夏、瓜蒌等以和胃降逆。
《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说:“少阳一经,以柴胡为君,以枢臣之。然非人参、甘草之补其中,则柴胡不能驱邪外出;非半夏、生姜之开其痰结,则少阳之气不得内展;非大枣,和营而辅人参、甘草,则脾胃之气,亦不得畅运于内也。俾上下三焦畅通,邪气不能内束,自然太阳之邪不传,而表亦和,阳明之邪不陷,而里亦和。总因其在少阳一经,和其本经之气,则两阳合明,化生清阳之气,上转枢机则为津液,津液转输,三焦通利,则外入之邪,不驱而自散矣。”
该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柴胡能疏泄少阳胆经郁火而透邪外出;黄芩清泄少阳胆经郁火而除内热;半夏降逆止呕,散结和胃,既有助于胃气和降,使邪气不致内陷,又可祛除呕逆有痰之邪;生姜辛散和胃,且能制半夏之毒;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和中,使正气充足,有助于驱邪外出。
功能和解表里。用于外感病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渴,心下痞硬,或呕吐、心下胀满,或下利,或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弦长有力或洪大有力而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