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是什么功效与作用?
人体自身能够合成维生素C,但是合成的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因此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的功效与作用很广泛,具有抗氧化、抗免疫抑制、解毒、保护肝脏、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氧自由基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因为氧的供应不足或是代谢废物堆积而产生的一种有害化合物,它通过产生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细胞的损伤和癌变。而维生素C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能通过歧化反应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防止细胞氧化损伤。
2.改善免疫功能 维生素C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组织渗出液,预防炎症的发生;还能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变形能力,进而激活补体系统,增加非特异性抗菌作用,对于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细胞的增殖有调节作用,从而起到改善免疫功能,缓解疾病的进展。
3.解毒功能 维生素C可阻止铅在血管壁中沉积,直接消除体内的铅离子,还可以通过拮抗醛还原酶的作用,阻断体内致癌物亚硝胺的生成并促其降解,因而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维生素C能够刺激胃酸的分泌,使得消化酶活性增加,从而加快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能够促进胆汁酸的分泌,提高肝脏的代谢效率,有助于肝糖原的分解,从而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5.其他作用 除了上述的内容之外,还有研究表明,维生素C能够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对肾炎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还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同时还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有降血压的功效。
1、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维生素C能参与人体内胶原蛋白的合成,保持血管、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表面的坚韧性。成人每日最低需要量约为30—180毫克。
2、预防癌症与心血管疾病 维生素C在人体内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细胞膜因败坏而通透性增高,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
3、防治坏血病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坏血病是由于缺少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龈肿胀、流血甚至出血、皮肤瘀斑、肝硬化等。维生素C能预防和治疗坏血病,成人的每日正常需要量为60毫克,65岁以上老年人为100毫克,治疗时为300—1000毫克。可把药片研细用适量开水溶解后服用,一日3—4次。
4、提高免疫力 天气变化时,服用维生素C可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成年人每日服用1—2克。此外,治疗过敏性疾病、急慢性紫癜、妇女月经出血时,成年病人每日可服用2—3克,分3次服用。
5、促进铁吸收 维生素C为较强还原剂,能使肠道中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从而促进铁的吸收,利于血红蛋白合成,治疗缺铁性贫血。成年人每日服用1—3克,3次分服。
6、解毒和美白肌肤 每天服用适量的维生素C,有助于解除机体内毒物和某些重金属的毒性,把有毒物质转变为无毒物质,促使排出体外。大剂量(一日3—6克)服用维生素C,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止黑色素的生成,可用来治疗痤疮、酒渣鼻和色素性疾病,也有助于消除或减轻皮肤炎症后色素的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