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1、解表散热,用于感冒 《药品集》中记载:“治一切热症。”指出柴胡对于所有的热证都有治疗的作用。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热证,最常见的就是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因此服用柴胡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等感冒症状。
2、疏肝解郁,用于肝气不舒 中医理论中认为气具有推动血液运行的功效。而肝气则具有调畅气机的作用。当人体出现肝气不舒的状况时,常常会出现情绪差、胸部满闷、两肋胀痛等症状,此时如果适当服用些柴胡可以帮助我们疏解肝气的郁结,使得肝火消弭于无形之中。
3、升阳止泻,用于治疗脾胃虚寒 脾胃的生化之源在于胃阳能够正常散精于五脏,脾土得以濡养。但是生活中一些不好的习惯容易损伤我们的胃阳,导致肾阳虚衰,出现泄泻的情况。而柴胡作为温里药,其具有振奋脾胃阳气,升阳止泻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脾虚腹泻的症状。 除了以上几点,现代医学还研究发现,柴胡还具有抗疲劳、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止血等药理作用。
柴胡味苦性微寒, 归肝胆三焦经,能解表退烧、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气虚下陷,脱肛,子宫脱垂。
《本草纲目》在草部的引言中说:"草之属,补中有发泄,而发泄中亦有补助,升降浮沉,气血脾胃,各有攸同也。"如升麻、柴胡本为升散药,然升麻能"助胃液",柴胡则专入肝胆,疏泄郁火。由此可见,柴胡并非只有升散发散的作用,而无补泻之功,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使用得法,则泻中有补,补泻兼施,就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如柴胡用酒炒,则性升而行散,疏其肝郁。
在《伤寒论》中有10味方剂,15处皆用柴胡为重要组成部分,且都冠以"柴胡"字样为方名称。这说明先师极其重视柴胡,把它作为主治疟疾及少阳病的要药。其主治证有口苦咽干、寒热往来(《伤寒论》)、胸满嘿嘿、不欲饮食(《伤寒论》)、呕不能食、大便不解(《伤寒论》)、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伤寒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