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一个月?
“月”作为时间单位,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尚书》开始,就有记载月份名称的“夏历”。 古时候人们将一年分为四季,每个季节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分别代指第一个季度(正月)、第二个季度(二月)和第三个季度(三月)。所以正月就被称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以此类推。 古人还按照月球的运行规律把一年划分为大小不同的三十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每年366天或365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按月亮运行周期制定的,所以在夏商周三代时就已形成了以二十四节气来划分月份的制度。
在农历的基础上形成的夏历将全年分成十二个月份,分别是:正月、二月、……“冬月”“腊月”(十月又称“阳月”)。这十二个月又有各自的别称,分别为: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冬。 古代帝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与威严,常常将自己的生日定为春节,即正月初一,也就是现在的元旦节。后来,汉武帝也采用了这一办法。
到了西汉初年,皇帝们发现,如果他们的生日在农历六月,那就糟糕透了!因为那时正值盛夏之际,气温较高,万物繁茂生长,百姓们都要忙活起来进行夏收。而新生的皇朝急需人力物力来稳定局势,恢复生产,这时若是发动老百姓庆祝皇帝的生日,那可就麻烦了。于是汉高祖刘邦就把他的生日定在了十月,也就是今天的寒露节气。从此,十月就成了中国的传统月份之一。
虽然我国传统的阳历年已经不存在了,但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是沿用着传统的计算方法。比如我们的春节是从除夕开始的,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一共二十三天;中秋节则在八月十五前后半个月的时间内,因此有“中秋八月半,家家尽赏月”的说法。那么你知道这些节日都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和我一起来研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