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芨有什么作用?

融怡文融怡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回答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白芨为常用中药之一,属中医“润剂”范畴。 其味苦、微辛,性寒;归肝、胃经;功效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多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痈疽疮毒等病症。历代古书对白芨的药性及功用记载甚多。如《别录》载:“主血病,疗损伤。”《千金要方》指出:“主治恶疮,杀虫。”《医林集要》补充说:“补肺益脾,治气虚、咳嗽、吐血、便血、崩漏。”《药典》亦云:“用于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出血、痔疮出血。”尚有治疗毒蛇咬伤,刀枪伤,烧烫伤之功效。

1.促进伤口愈合: 白芨富含黏液质,具有保护黏膜,润滑通道的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白芨可加速创伤皮肤愈合过程,具有促使上皮细胞增殖分化,促进伤口及创面愈合,抑制肉芽组织增生,从而起到收敛止血的功效。还可调节局部微循环,刺激组织的再生与修复效果。 当身体受到外部侵害,伤口出现出血的情况时,可以取适量白芨粉,用水调成糊状,涂抹于伤口表面,可以有效迅速地达到止血的目的。

2.抗氧化,抗衰老: 白芨中含有麦角脂醇、β-谷甾醇、甘露糖醛酸、葡萄糖醛酸以及维生素A等成分,这些物质都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功能。能够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延缓衰老速度,同时还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经常服用白芨,可以达到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

3.抗肿瘤,抗突变: 白芨含有硒、锌、铁等微量元素,还含有人参皂苷和挥发油,对肿瘤有抑制作用,对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动物实验表明,白芨可以降低小鼠自发性乳腺癌的发生率,也可以降低小鼠化学致癌物的肿瘤发生率。临床上也发现,白芨对于肺癌、肝癌、胃癌等癌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季任天季任天优质答主

白芨性味苦,甘、凉、无毒。归肺、肝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能。常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溃疡肿毒,惊痈等症状。

现代研究表明,白芨主要含白芨多糖、粘液质、淀粉、生物碱、白芨聚糖及挥发油等多种成分。白芨多糖是止血和抗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止血、抗溃疡、抗病毒、促进肉芽组织增生、促进凝血酶形成等多种作用。

临床应用

单味药也可入药使用剂量为6~ 12g,外用适量。鲜品加倍。

1、配三七、仙鹤草、乌梅,治咯血、衄血、便血;配蒲黄、乌贼骨,可治出血;

2、配黄柏、赤小豆,可治痈肿;

3、配三七粉、乳香、没药等研末,治外伤出血或跌打损伤者。

外用单用研末敷患处,也可配大黄、贝母等研末油调外用。

临床新用

据报道,白芨还可以治疗以下疾病。

宫颈糜烂 白芨10g,冰片0.6g,共研细末。烤热宫颈后撒入药末0.3~0.5g,外加纱布压迫止血。创面大者5~7日换药1次,小者1日换1次。共治疗100例,痊愈98例,无效2例。宫颈息肉 用带针钩的卵圆钳将息肉摘除,创面以1%甲紫涂抹,然后用白芨粉(敷料店有售)30g,云南白药20g,冰片5g,共混匀外敷,隔日换1次,2~3次即可愈合。

小便滴血 白芨末吞服,每次6~ 9g,蜂蜜冲服或胶囊吞服,1日2次。治疗13例,痊愈10例,有效3例。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之吐血或衄血者,宜用白芨15~ 30g,水煎服。

烧烫伤 白芨、冰片、羊毛脂各1份,混合置锅中加适量水,加热至90℃,待白芨溶化后,停火研细。用时涂伤面。治疗汤火烫伤、创面小、浅度者,可1~ 2日愈合。

其他 配地榆、仙鹤草、藕节,可治大咯血;配大黄治疮肿痈毒;配大黄、乳香、没药等研粉外敷,可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